山东为什么叫“山东”?原来古代的山东是指这里……

山东为什么叫“山东”?原来古代的山东是指这里……

历史上称崤山以东为山东,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。崤山以东地区,当然可以称为山东。到了战国时期,崤山又是秦国与韩国的边界线,秦国经常把位于崤山以东的韩、楚、赵、魏、齐、燕六国称为“山东六国”。在相关史籍如《商君书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汉书》中,提到的“山东”,指的就是崤山以东。

秦国宰相范睢是魏国人,说自己曾生活在山东,他所指的并非现在的山东省。因为魏国在崤山以东,现在的河南中部。还有亚父范增说刘邦居山东时,贪财好色云云,这个“山东”,和范睢的“山东”同一个含义。

02

大约从东汉时期开始,“山东”不再指崤山以东,而是指太行山以东了。

山东与山西的命名中,扮演重要角色的太行山,是中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之一,也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。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,纵跨北京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4省、市,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,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,西接山西高原,东临华北平原,呈东北-西南走向,绵延数400余公里。太行山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,呈现不同的地貌,大部分海拔在1200以上。

唐太宗李世民出身关陇豪族(也有说法认为李唐皇族出身山东的赵郡李氏),却向来被山东士族所轻视。李世民让大臣高士廉(长孙皇后之舅)编著《氏族志》,给各士族排名次。

李世民希望高士廉能明白他的意思,把皇族排在前面。没想到高舅舅不解风情,把山东士族出身的黄门侍郎崔民干放在第一等,引发李世民的不满。在李世民的高压下,高士廉只好把皇族列在第一,崔民干为上之下。李世民通过一部《氏族志》,降低了山东士族的地位,达到了巩固李氏皇族统治的目的。

这里的“山东”,指的就是太行山脉以东地区,包括现在的河北省、山东省,河南省北部。

我们能总结出,唐朝的“山东”,范围比春秋战国、西汉的“山东”,所涉及范围大大缩小。唐朝的“山东”,已有部分人与现在的山东省联系在一起了。

03

到了宋朝,“山东”的范围继续缩小,很多时候差不多就指现在的山东省了。比如有的宋人注诗,就称“现在所谓的山东,指今之齐地”。齐地位于山东北部。当然,也不绝对,还有很多人出于习惯,继续将太行山以东称为“山东”。

不过,北宋的一级行政区划中,并没有山东路。现在的山东省,在北宋属于京东西路、京东东路。这个“京”,指的是北宋国都开封。山东省被称为“山东”,始于与南宋对峙的金朝。金朝占领山东后,改称山东路,后来又出现山东东路、山东西路。明朝正式设立山东省,“山东”才成为本省的专名。自此之后,“山东”主要就是指现在的山东省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